發改委:力保船舶工業平穩運行
2013-08-22 08:00:25 來源:經濟日報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《實施方案》提出6個方面政策措施:
□ 鼓勵老舊運輸船舶提前報廢更新 □ 支持公務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舶建造和漁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更新改造
□ 鼓勵開展船舶買方信貸業務 □ 加大信貸融資支持和創新金融支持
□ 加強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 □ 控制新增產能,支持產能結構調整
近日,國務院印發《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(2013-2015年)》,這是船舶工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,加快產業結構調整、化解產能過剩矛盾、提升競爭能力的行動方案。
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8月20日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,自去年9月著手開展《實施方案》研究制訂工作以來,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前期工作基礎上,加強了對船舶工業產能過剩問題的研究和發展趨勢的預測。在《實施方案》中提出“十二五”后3年化解產能過剩矛盾、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、保持船舶工業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。
據介紹,《實施方案》并不是擴大需求的短期刺激政策,而是著眼長遠推進轉型升級的長遠謀劃。在當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下,遏制產能過剩,促進船舶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,也是提升“中國制造”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實踐。《實施方案》以加快轉變船舶工業發展方式為主線,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,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,加強創新驅動,要求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,實現船舶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。
近年來,隨著船舶工業的不斷發展,主流船型形成品牌、產業布局得到優化、發展質量明顯改善。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造船大國之一。但是,船舶工業目前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,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。
據了解,我國船舶工業過度依靠外需,出口船比例連續多年高達80%左右,受世界經濟波動的影響較大。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,新船市場持續低迷,成交船價不斷走低,船舶企業生產經營困難,產業下行壓力不斷加大,產能過剩矛盾進一步加劇。船舶工業多年粗放式發展積累的創新能力不強、高端產品薄弱、配套發展滯后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。
從世界船舶工業發展趨勢看,受世界經濟近年來持續低迷影響,當前船舶工業已進入新一輪的深刻調整期,并將延續一段時間。一方面,全球運力過剩矛盾凸顯,航運大面積虧損,給造船業造成嚴重沖擊,未來幾年船舶市場需求難以有效復蘇;另一方面,隨著國際航運和造船新規范、新公約、新標準密集出臺,促使船舶產品節能、安全、環保要求不斷升級,以及需求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,高端產品逐漸成為新的市場增長點。因此,世界船舶產業圍繞技術、產品、市場的全方位競爭將日趨激烈。
從我國船舶工業發展形勢看,當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。截至今年6月底,我國船舶工業手持訂單10898萬載重噸,僅為2008年9月底的一半,相對高達8000萬載重噸以上的造船產能,僅能維持未來1年半左右的生產,行業普遍開工不足。今年上半年,行業協會重點監測(產品庫 求購 供應)的80家大中型企業產值、出口、效益同比分別下滑16.6%、24.7%和53.6%,生產經營困難不斷加大。
在當前形勢下,我國船舶工業要想在激烈競爭中保持和鞏固國際市場地位,為“十三五”乃至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,必須順應世界船舶工業深刻調整的大形勢,抓住機遇。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,加快轉型升級,實現由加快投資、簡單納入全球分工體系向擴大有效需求、提高創新能力、增強質量效益的轉變。
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,為切實有效穩住船舶工業未來3年經濟運行態勢,《實施方案》提出了6個方面的政策措施。一是鼓勵老舊運輸船舶提前報廢更新。二是支持行政執法、公務船舶建造和漁船更新改造。三是鼓勵開展船舶買方信貸業務。四是加大信貸融資支持和創新金融支持。五是加強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。六是控制新增產能,支持產能結構調整。